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甘孜站长网 (https://www.0836zz.com.cn/)- 运维、物联设备、数据计算、智能推荐、云管理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评论 > 正文

千亿造芯化为泡沫,弯道超车还是落入陷阱?

发布时间:2021-05-05 22:48:36 所属栏目:评论 来源:未知
导读:2021年2月26日,武汉弘芯下发通知称无复工计划,要求全体人员在3月5日下班前办理离职手续。 弘芯夭折早已没有悬念。2019年,价值753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被查封,从ASML购得的DUV光刻机被抵押至银行。2020年6月,时任弘芯CEO的蒋尚义递交辞呈。1个月后,武汉东

一个本质区别是,眼下正在发展的芯片不是一个科研项目,而是一个产业。如今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诉求,并不像计划经济时期可以通过一纸行政命令随时调动,传统意义上的举国体制土壤已经不复存在。

另一方面,现代工业的体量和产业链规模都很大、各技术领域专业细分且大量交叉融合,国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像过去一样集中力量去组织攻坚某个具体项目,更多精力转向统筹谋划和科学布局,为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。各地上马的芯片项目,政府也应减少行政手段的过分干预,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。

当然,这其间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。随着“新型举国体制”一词被正式写入十九届四中全会《决定》,学界和产业界纷纷思考,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,积极探索政府的协调性作用,同时保证国家重大利益和国家创新战略的目标实现。

简单来说,“传统举国体制”的底盘是计划经济,“新型举国体制”的底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。如今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多年,政府角色深刻转变,全能型政府已逐步成为历史。西方国家希望把中国拖入它们标榜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中,但我国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后发劣势难以克服。

而尊重市场经济的政府恰当干预,正是我国半导体产业换道超车的关键所在。“举国体制”引发的另一个公众关注的话题是“与其各自建厂,为何不集中资源发展中芯国际”?——这种想法来源于其它地区的经验:韩国扶起来一个三星,台湾集全岛之力推出来一个台积电,我们为什么砸不出一个中芯国际?

一批造芯项目的夭折已经证明:仅靠地方政府倾斜性财政支持,企业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能力。中芯国际作为一家企业,仅仅聚焦在芯片制造一个环节。芯片产业有许多关键细分领域,所有细分领域耦合相加才能支撑起整个产业链。

卡脖子的不是某个关键技术,而是产业整体运行机制和能力中的系统性薄弱环节——比突破技术壁垒更难的是建构产业生态。

我们只看到一家台积电,实际上台湾还有不少隐形冠军,比如稳懋是砷化镓微波集成电路的全球第一,旺宏是记忆体中Nor Flash领域的龙头企业,汉磊科技是碳矽和氮矽中的翘楚,此外还有联电、南科、华邦等一众优秀的电子企业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企业几乎都发源于新竹,这里拥有台湾高校top3“台清交”中的两所:台湾交通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,同时离台湾大学、台北大学、台湾科技大学、台北科技大学距离都不远。科研人才基础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,经年累月让土壤慢慢变得肥沃。

千亿造芯化为泡沫,弯道超车还是落入陷阱?

台湾省的新竹科学工业园,培育集聚了众多半导体领域的“隐形冠军”。

芯片的种类很多,大类就包括逻辑芯片、记忆体芯片和复合芯片。而逻辑芯片又分先进制程和成熟制程。台积电的主要竞争优势在先进制程,中芯国际的业务则主要在成熟制程。

芯片是一个全球分工协作的大产业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实现100%的自给自足。所以我们要发展的不是一家企业、一项技术,而是要打造一个能和国际接轨、还要具备一定竞争力的本土产业生态。

03 直道追赶:构建关键能力

经济学家内森·罗森伯格(Rosenberg Nathan)在研究划时代的技术发明时,曾指出一个事实:

“蒸汽机、机床、发电机、内燃机、晶体管和计算机这些重大创新,都为后续创新提供了一个框架,因此启动了数十年的活动序列。这些后续创新并没有产出全新的产品,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补充或改进。”

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中,每一个技术生命周期里最初提出“框架”的企业,往往都能通过先发优势建立起护城河,保持着技术上的领先甚至垄断地位。

北京大学路风教授提出的“产品开发平台”是一个实用的理论工具,从技术和产品的关系的角度具象化了产业生态。所谓产品开发平台,是一个包含了其工作对象(产品序列)、工作主体(专业研发团队)和工作支持系统(工具设备和经验知识)的有组织的活动系统。

产品开发平台是技术创新的动力传导机制,技术学习从亚产品层次跃升到产品层次的动力从来不是技术性的,而是来自于追求竞争优势和克服生存危机——简单来说,就是从科研任务、兴趣导向驱动创新,到市场需求、问题导向驱动创新。

伊诺斯和摩尔创立英特尔时,汲取了仙童半导体的教训,并没有设置正式的R&D(开发和制造)实验室,但是组织起来了有效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机制。打破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,直接把制造工厂当作实验室,实行无边界的“开发-制造”模式。

产品开发平台也有助于技术知识形成的连续性成长。例如英特尔公司80年代的286、386、486,90年代的奔腾系列以及2006年以后的酷睿系列。当英特尔需要开发全新的技术时,就设立独立的组织去完成任务,同时通过与大学的合作来满足对基础研究的需要,每一代的技术都沉淀在英特尔的开发平台上,形成延续迭代——这种模式的一个明显好处是,很少有人从英特尔出走去创建公司。

大量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技术知识具有缄默性,很难在企业间编码转移,往往需要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实践、口口相传才能真正掌握,重经验、重工艺的芯片企业更是如此。

2002年,“龙芯一号”面世,这是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。龙芯团队最初只是中科院计算机所下属的一个课题组,龙芯的所有功能模块芯,包括CPU核心等在内的所有源代码和定制模块均为自主研发。尽管性能和兼容性上与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,但彼时龙芯已经初步显现出产品开发平台的能力,并且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。

千亿造芯化为泡沫,弯道超车还是落入陷阱?

龙芯的开发者电脑与独有的使用解析

2010年,龙芯团队成立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,开始从研发走向产业化。

2015年,龙芯产品开始应用于北斗卫星。

到2019年,龙芯出货量达到50万颗以上,在国产化应用市场份额领先。

坚守了18年,已年过五旬的创始人胡伟武终于可以自豪面对媒体:“预计最多到后年,龙芯给国家交的税,就会超过之前对我们所有的研发投入。”

胡宏伟同时提出了“做世界上第三套生态体系”的大目标,这个大目标的底气,也是基于龙芯着力打磨了18年的产品开发平台。

(编辑:甘孜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推荐文章
    热点阅读